巢湖之滨,良田万顷。金秋时节,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广袤的农田里奏响丰收的乐章,随着收割机隆隆驶过,沉甸甸的稻穗变成满满的收获。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肥西县近年来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为契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服务护航、筑巢引凤、产业带动等路径,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合作化生产、集群式发展。产业规模壮大为当地农民就业增收,也为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注入新鲜活力。
在产业园建设带动下,肥西县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农业综合体、高端民宿、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项目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24年,全县新增家庭农场396个,农民合作社31个,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09个。同时全县231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4.62亿元,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达212个。
产业向园区集聚,集群发展成势头
从一开始的几十亩逐步发展到几百亩,又扩大到现在的1900亩,花岗镇四合社区农民何从金从小农户成长为种粮大户,还带头发起成立了肥西县双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这两年,合作社农机全部换代升级,并租赁社区农事服务中心场地,建起了育秧工厂。“原来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农民,而现在是以新型经营主体的角色要求自己。”何从金说,合作社正在从单一种田向耕种收储服务前后延伸,之前收了稻谷只能在田头就地卖给中介。“集中收获的季节,湿谷只能随行就市,价高的时候一斤也就1块多点。”今年,双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的烘干仓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稻谷收获后不再被动接受“地头价”,待价高时,择机出售,而且中心可为周边农户提升烘干服务,让种粮能实现更可观的效益。
何从金扩大经营规模,从种植环节向育秧和收储两端延伸的背景,正是肥西县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化经营,推动集群式发展的生动探索。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肥西县聚焦“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创新运用“投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合理配套农事服务中心等设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4万亩,覆盖率89%。目前,园区建成规模以上农业生产基地485个,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中南高科智能制造产业园花生米加工车间,一粒粒花生米经过多个环节分级筛选,成为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可靠的原材料。在位于肥西县紫蓬镇的安徽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粒米经过磨浆、榨压、蒸煮、散丝等十几道工序,变成米线产品。从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开始,王仁和米线公司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带动下,已成为以米线研发生产为主,集酒品酿造、调味品生产、餐饮连锁管理、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为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产业园培育了丰乐酱干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及老乡鸡餐饮、王仁和米线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招引庐员外中央厨房、蜀王优柿供应链、预制菜产业园等优质项目。园区内现有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约44.6亿元,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为2.91∶1。
农民就地就业,家门口增收有奔头
几个月前,创业人员李宇和王仁和公司合作,开设了网店销售米线,“现在网店员工已经发展到四五十人,一天销售米线增加到200单左右,后续我们还会和其他品牌合作开设更多电商店铺。”如今,王仁和米线公司直接吸纳1200人就业,同时通过订单种植、网络销售、餐饮店经营培训,成为肥西乃至周边地区就业的重要带动力量,催生20余家稻米种植合作社、10余个运输服务队。
同时,花岗镇杨湾村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设施种植蓝莓,已带动周边20余人就业。丰乐镇新华村建成300亩数字农田,通过智慧云平台实现9项功能云端控制,带动30名农民转型“科技农工”,人均增收2000元。柿树岗乡3个偏远村联合成立农产品公司,打造网络直播账号,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带动200多农户增收210余万元。
一个个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正是肥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各类产业载体带动作用的直接体现。据介绍,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近年来肥西县除了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就业,还相继落地严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高店镇稻渔综合种养园区、铭传乡经济林果园区等一批特色园区,形成“一园促创业、创业带就业”的发展格局。
为让园区真正成为农民的“就业园”,肥西县不仅落实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120万元补助等政策红利,更推出土地流转补贴、技能培训全覆盖、创业贷款贴息等配套举措,从政策层面为园区发展与农民增收架起“连心桥”。
占地200亩的严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坚持“服务优先,创新驱动”思路,在资金扶持、证照办理、信息咨询、科学服务、法律保护等方面为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优惠和便利,逐步建立起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长效机制。目前园内实有经济体26家,为近800人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
就业载体的蓬勃发展,让土地资源焕发新生机。官亭镇楼郢村太秋甜柿产业园通过流转土地和“订单种植”,让农民实现“土地有租金、分红有收益、销售有保障”。在高店镇稻渔综合种养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模式让每亩田增收近3000元,带动周边200余农户稳定就业。合肥市朕泰老爷爷食品公司直接吸纳650名工人就业,并与肥西县及河南省多个乡镇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带动6000余农户从事花生种植,同步带动周边100余人参与物流环节。
多重效益显现,全域振兴有盼头
“我们订单种植稻米保价收购,当市场价格高于保价金额时,公司再给农户每斤加价5分钱收购。”王仁和米线公司董事长王仁和说,企业通过订单带动,可让农民种植水稻每亩增收大约300元,而且企业通过免费为创业者提供米线食品烹制、门店选址、运营管理等技能培训,让一批批农村地区的人才实现了梦想。
订单种植带动效益提升,正是肥西县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构建“龙头领航、链条延伸、农户参与”发展格局的生动体现。安徽绿旅居农业公司在严店镇流转700余亩土地发展绿色果蔬,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8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安徽知香斋食品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农业”,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超30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在产业园建设引领下,肥西县一个个特色载体成为乡村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山南镇小井庄依托葡萄产业园建起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引入大米和锅巴生产线,让当地稻虾米实现全链条增值。官亭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走出“种养+文旅”融合路,依托万亩薄壳山核桃基地打造AAAA级景区,年吸引游客12万人次,催生餐饮、民宿等业态。丰乐镇万亩荷园通过“旅游+”模式,有力带动了本土农产品销售及农家乐、民宿等经营的发展。
据介绍,产业园在推动产业集聚的同时,注重主导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深挖水稻和蔬菜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促进历史文化与自然农业要素的深度融合,全面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重构”和转化升级,实现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双提升。
在产业园引领下,越来越多的肥西农民正沿着产业链走上增收路,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安徽王仁和米线食品有... 安徽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米线产业为主,集米线及调味品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餐饮管...
合肥志诚蜂业有限责任... 合肥志诚蜂业有限责任公司座落于包公故里、科教之城--安徽合肥,这里拥有丰富的蜜源植物,为我...
安徽知香斋食品有限公... 安徽知香斋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厂址在肥西县花岗镇工业聚集区。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合肥市龙乐食品有限公... 龙乐酱品是在我龙乐酒栈多年来给顾客食用的过程中口味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成立了龙乐酱厂...